WHATZ whatz
Room 962 新樂園藝術空間
原境之聲
策展人:高立哲
「聲」是藉由氣流的震動,使「物」成為一種真實的物理存在,人體所發出 的「聲」,透過聽者的感官,接受並理解「發聲者」的內在情感。
聲音的功能在於傳遞資訊、形成組織網絡。人體猶如一個發聲體,利用聲音 進行交流與聯繫,可視為個人或族群的印記,歷經長久的演化過程,「聲音」是 人類內在情感與心靈的表現,不僅連結外部世界的溝通,甚至透過符號與語言 的創造,成為人與自然界共存的結果。
德國哲學家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曾提到:「藝術起源來自於人類 表現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現』是藝術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藝術發生的關 鍵。」
因此,藝術家透過創作,展現內在情感的真情流露。視覺藝術家雖是以平面 與立體的手法,但觀者卻能猶如聽覺般「感知」作品的頻率,因為作品不僅只 是單純的有形之物(object),而是客體感受創作力量所帶來的震撼,而作品不 僅是連結兩者的必然關鍵,也是藝術創作匯集發生的藝術之鳴。
本次策展主題-「原境之聲」將邀請三位藝術家,分別是法芙魯安.恩萊悠 (Vavulengan Lanyun)、曾秉芳(Lahok Oding)、蔣沛珊(Yabun Ronna)。探討 面對自我的原生環境,如何透過作品發聲,表達自我的內在情感,展現藝術家 藝術創造的文化記憶與能量。

Vavulengan Lanyun(法芙魯安.恩萊勇 排灣族名)
持續關懷女性議題以部落藝術展演進而與好友共創島人藝術空間 Islander Art Force 提供優質專業的藝文展演空間辦理當代藝術、原住民族文化交流展演、這樣做論壇、當代工藝設計、部落傳統工藝傳承與教學、個人創作展覽,以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與太平洋當代藝術交流為宗旨。從個人創作詮釋以北排灣族Sagalan(沙卡蘭)部落遷徙故事,由Dalimalau 家族口述傳統尋找族群美感、從自身文化脈絡下理解文化認同內涵 以族群美學為底蘊、家族口傳故事展現的美感經驗與色彩運用在個人創作以行動實踐理解所處的部落 族群傳統美學價值核心精神。

Lahok Oding 曾秉芳
來自花蓮豐濱Makotaay(港口部落)
Pangcah(阿美族)
一位獨自居住在都市區域幾十年的原住民藝術家,從在城市裡求學期間的筆記本上滿滿的塗鴉即可窺探其渾然天成的藝術天份。在即將三十歲的人生關卡之際,開始反思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想起自幼就照養自己的祖父祖母、想起孩童時在港口部落與祖母一起串起色彩鮮豔的串珠亮片一起手工縫製傳統服飾、一起哼唱錄下的原民童謠,回想自己身份認同的距離與關係、決定學習享受、必須延續的意義讓她拾起畫筆。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希望能在這個世代的年輕族人中展現出一種新的力量,帶著新穎的樣貌持續下去。
Yabun Yuma亞布恩.尤瑪
自舞台繪景師離職後,2018開始投身自由創作,起初以動物人物加上衝浪概念的 黑白平面畫作表達對衝浪運動的喜愛,同年在台北成立個人工作室-旅刺。 多年間,因喜愛背包客旅行收集大大小小靈感和泰雅部落狩獵的生活方式激盪出了新的概念。看見一點一點消失的泰雅族傳統狩獵文化,想透過自身學習狩獵的經驗和感觸表現在藝術上,也因為女性在傳統狩獵行動中被禁止,女人上山打獵為不吉利的麻煩製造者,打破傳統禁忌,尋獲自己的方法來展現泰雅族的暴力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