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認識 WHATZ

創立於 2021 年,由一群滿懷熱忱的藝術愛好者組成,致力於推廣臺灣當代藝術,

挖掘並展示臺灣藝術家的優質創作,同時積極推動與國際藝術界的深度交流與合作,為臺灣藝術注入更多可能與動能。

總參觀人數

參展藝術家總數

參加藝術家國籍

邁向第幾年

60,000

380

20

6

​WHATZ 的願景

96DC93FE-5E8C-46B7-8B56-0C145B6E1DBB_4AD

主題式藝術博覽會

每年以全新主題,結合藝術博覽會、線上社群、新世代藏家與非營利藝文機構,融入藝術產業鏈,促進多元藝術交流,並探索創新的展覽形式與前瞻性的呈現模式。

截圖 2024-12-15 22.04_edited.jpg

培育新生代藝術家與策展人

延續「WHATZ超新星」藝術新人獎,致力扶持新生代藝術家進入產業,為其尋找合適的畫廊合作機會,並在大會展區展示作品。同時,為新銳策展人提供實踐機會,融合藝術趨勢與商業模式,創造更多價值。

463908011_577144554825535_13052937522267

深化國際藝術交流與合作

以臺灣為核心,邀請具潛力的國際藝術家參展,擴大參展國家及地區的多樣性,並積極尋求與亞洲飯店博覽會的合作,提升臺灣藝術的國際能見度與文化影響力。

​WHATZ 評審們

吳觀麟  

2011 年取得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碩士,現任教於香港多家藝術機構。創作以現代水墨為核心,涵蓋裝置、攝影、雕塑、公共藝術與地景藝術等多元媒材,風格融合現代工業生產過程及傳統美學,靈感經常源於香港日常生活,深刻關注土地復墾等社會議題。曾榮獲「香港市政局藝術獎」與「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特別獎」等重要獎項,作品廣為收藏,包括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及私人藏家。

att.res5CRGmE8mGbVNXwWzN5MdM0INttrY3_8G2YgZ3M5c.jpg

侯忠穎  

現為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曾留學英國王子傳統藝術學院,並獲英國威爾斯親王表揚。作品從寫實繪畫出發,融合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思維,進行當代多樣化的藝術表現,關注人類慾望與權力、觀看與藝術認知等本質問題,經常以「手」為主題,表現人與世界複雜萬千的變化關係。作品曾於中國、英國、日本等地展出,並獲英國王子傳統藝術學院、國立臺灣美術館、奇美博物館等單位收藏。

S__8134672.jpg

洪韵婷  

2010 年獲頒德國國立德勒斯登高等藝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卓越藝術家」文憑,留學期間與另外兩位同於德國留學的臺灣藝術家於柏林共同創立 tamtamART 藝術空間,嘗試將臺灣帶進歐洲藝術場域,促進與世界的對話與交流。擅長透過作品連結觀眾的身體與展覽場域,成為引導觀眾想像並深入空間體驗的媒介。近年創作及策展聚焦於當代社會文化中的速度、移動性與非地方等議題。作品曾於紐約、巴黎、柏林及以色列等地展出,展現跨地域的國際影響力。

S__154468445.jpg

許唐瑋  

曾為 2009 年亞洲文化協會獲獎者,自 2010 年起,陸續於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布魯克林 ISCP 國際藝術工作室等地駐村,開啟旅居美國與臺灣兩地的生活,多元文化與環境的激盪成為藝術創作的豐沛養分。擅長運用流暢的線條與多元的媒材技法,塑造出既機械又生物的獨特主題,成為標誌性的創作風格。展覽足跡遍佈紐約、加州、香港、新加坡及臺灣等地。2013 年,與紐約市交通局 (DOT) 合作「虛構西遊 Magic Monkeys 」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成為首位在紐約市設立公共藝術的藝術家。

S__7315490.jpg

張婷雅  

現為專職創作者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成長過程同時學習水墨及西畫技法,精通多種版印技術,創作專注使用水印木刻技法,以水墨、水彩等水性媒材的墨韻結合印製過程中遺留的木紋肌理,將日常元素與物件重新組構,營造出奇幻而獨特的空間場景。觀眾可透過想像力遊歷其中,感受東方水墨「可行、可望、可遊』的意境。作品曾展出於2012台北雙年展、法國版畫三年展及韓國蔚山國際木刻版畫展,並經常受邀於臺灣、日本及歐洲舉辦展覽。

S__107405338.jpg

馮以力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文學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碩士,現為水墨與混合媒材藝術家,並任教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國書法文憑課程。藝術實踐專注於實驗書法的現代性表現,並在當代語境下探討人類感官、身份和歷史等議題。近年來,作品於香港、義大利、美國、臺灣、日本等地展出,藝術評論曾獲第一及第二屆橫山書法藝術館書藝研究與評論雙年獎藝術評論類優選,同時以創作及研究評論深度思考書法與當代藝術的多重可能。

圖片一、個人頭像 (1).png

游孟書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藝術碩士、澳洲雪梨大學視覺藝術博士,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副教授,身兼藝術家、策展人與藝術教育者於一身。創作實踐橫跨多重領域,曾參與雅加達雙年展、澳洲陶藝三年展、韓國陶藝雙年展、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年會 (NCECA) 以及福爾摩沙雕塑雙年展等國際性展覽。作品以物件裝置、宗教傳統的挪用、流行文化符碼的視覺語彙為表現手法,長期關注及研究全球化與區域性的跨文化議題,展現深刻而多元的藝術視角。

S__48333745.jpg

​媒體報導

1715343171482.jpg

dpi設計插畫誌  |  2024.05.12

bottom of page